- 分类
- Coding
编程开发与计算机科学
如果想在新项目中同时使用 Flask 后端和 Svelte 前端,可以通过 flask-svelte 进行创建。而对于已有项目,在不重构 Flask 项目目录结构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本文的方法集成 Svelte 前端。
假设现有的 Flask 项目目录结构如下:
/home/user/my-project/
├── app/
│ ├── __init__.py
│ ├── models.py
│ ├── views.py
│ ├── templates/
│ │ └── index.html
│ └── static/
│ └── style.css
├── tests/
│ └── test_app.py
├── venv/
├── setup.py
└── MANIFEST.in
在 my-project 下创建一个名为 frontend 的 Svelte 前端项目:
……
自 2025 年 2 月发布 0.44 版后,Rye 项目再无更新。Rye 项目之后可能会不再更新,其功能将合并进 uv 项目中。
涉及 Python 环境及包管理的工具七七八八加起来不下于十几种,看得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患有选择困难症的本人还在坚持使用最原始 pip + venv 来构建 Python 运行环境。为了与时俱进,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择了 Rye 作为今后的主力生产工具了。
……
自 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Server 2008 开始,操作系统界面默认的字体为 Segoe UI ,而 Windows XP 及之前的系统界面默认字体为 Tahoma 。不过 Segoe UI 字体的字形并不包含包括汉字在内的东亚文字。中文版 Windows 使用微软雅黑作为默认中文字体。
其他语言的默认字体见下表:
语言 | 字体 |
---|---|
简体中文 | Microsoft YaHei UI |
繁体中文 | Microsoft JhengHei UI |
日文 | Yu Gothic UI |
韩文 | Malgun Gothic |
希伯来文 | Gisha |
泰文 | Leelawadee |
不过相较于查表获取 Windows 系统的默认字体,使用 Windows API 来获取当前系统的默认字体会更加可靠。
……
在前文《试用跨平台 GUI 框架 HaxeUI》中提到了 OpenFL 的 TextField 在启用输入法时无法显示候选词列表的问题。经过一番摸索,发现了问题出在了 SDL 库的身上。
OpenFL 的底层基于 Lime ,而 Lime 的桌面后端又是基于 SDL 。OpenFL 默认使用的 SDL 代码位于 openfl/libsdl 。问题定位于源文件 SDL_windowskeyboard.c 中的 IME_init()
函数中,只要将第 373 行的代码注释掉,就可以正常显示输入法候选词列表了:
……
HaxeUI 是一款跨平台 GUI 框架,支持网页、桌面和移动端。 框架前端使用 Hexo 语言开发。框架后端使用图形引擎或者原生跨平台 GUI 框架,比如 OpenFL, NME, Kha,PixiJS, wxWidgets, Winforms 等。最终生成 C++ 代码编译成本地可执行文件或者 HTML 代码。在各种后端中,除了 wxWidgets 和 Winforms 使用原生组件外,其他都是使用图形引擎绘制或者生成 HTML 代码。
Haxe 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语言。它本身不能进行本地编译,而是转译成其他语言,比如 Lua, PHP, Java, Python, C++, C# 等,也可以编译成 Neko 或 HashLink 虚拟机的字节码(详见 Haxe Compiler Targets)。Haxe 语言诞生于 2005 年,算是历史久远了,然而其社区却一直不温不火,网上也很难找到中文资料。 Haxelib 上的开发者提交的三方库数量和 Python 的 PyPi 相比,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
Free Pascal 支持交叉编译,理论上是可以在 Windows 平台上编译 Linux 可执行文件的,但是官方没有提供相关文档,且不建议这么做。除了使用虚拟机外,在 Windows 平台上还可以使用 WSL 来交叉编译 Lazarus 项目。
……
Lazarus 是一个与 Delphi 兼容的跨平台 RAD 集成开发环境。和 Delphi 一样, Lazarus 可以拖放组件,快速开发 GUI 应用程序。它使用 Free Pascal 作为后端编译器。当前的 Lazarus 版本是 2.2.6 ,内置的 Free Pascal 编译器版本是 3.2.2 。
……
在 CudaText 汉化包项目中需要实现一个 CI/CD 脚本:一是用 msgfmt
命令生成 MO 文件;二是将生成的汉化包发布到 main 分支上。第一步倒是很容易通过 GitHub Actions 调用 Makefile 脚本来实现,第二步纯手写的话似乎比较麻烦,不如我们先问一下神奇的 ChatGPT 吧:
……
让程序支持多国语言也叫做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 i18n )。几乎所有的现代软件开发框架都会提供至少一种国际化解决方案,开发人员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 i18n 库,比如 GNU gettext 等。其实现原理也很简单:开发者在编写软件时,使用某个 Native 语言书写代码内部的文本字符串,一般选择使用英语;然后将每个文本字符串都翻译成软件需要支持的其他语言;在软件运行时,每次输出文本字符串都会调用 i18n 模块的接口,模块会根据当前系统的 locale 环境将文本字符串转换成对应的语言版本,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本地化( localization / l10n )。
……
日常操作系统是 Windows ,通常使用 Vagrant 来搭建本地开发环境。在某次重装系统后,像往常一样用 vagrant up --provision
命令成功地创建了开发环境,接下来用 vagrant ssh
登录系统时,竟然提示要求输入密码:
[email protected]'s password:
这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虽然可以用默认密码 vagrant
登录系统,但是总觉得不爽。一定要找到原因。
用 vagrant ssh --debug
命令输出调试信息:
DEBUG safe_exec: Converted - Command: `"C:\\Windows\\System32\\OpenSSH\\/ssh.EXE"` Args: `["[email protected]", "-p", "2222", "-o", "LogLevel=FATAL", "-o", "Compression=yes", "-o", "DSAAuthentication=yes", "-o", "IdentitiesOnly=yes",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o", "UserKnownHostsFile=/dev/null", "-o", "PubkeyAcceptedKeyTypes=+ssh-rsa", "-o", "HostKeyAlgorithms=+ssh-rsa", "-i", "D:/myproject/devenv/.vagrant/machines/myproject/virtualbox/private_key", "-o", "ForwardAgent=yes"]`
[email protected]'s password:
发现 ssh 命令确实有使用 private_key 文件来进行验证身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了,转而要求输入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