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 Coding
编程开发与计算机科学
Lazarus 是一个与 Delphi 兼容的跨平台 RAD 集成开发环境。和 Delphi 一样, Lazarus 可以拖放组件,快速开发 GUI 应用程序。它使用 Free Pascal 作为后端编译器。当前的 Lazarus 版本是 2.2.6 ,内置的 Free Pascal 编译器版本是 3.2.2 。
……
在 CudaText 汉化包项目中需要实现一个 CI/CD 脚本:一是用 msgfmt 命令生成 MO 文件;二是将生成的汉化包发布到 main 分支上。第一步倒是很容易通过 GitHub Actions 调用 Makefile 脚本来实现,第二步纯手写的话似乎比较麻烦,不如我们先问一下神奇的 ChatGPT 吧:
……
让程序支持多国语言也叫做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 i18n )。几乎所有的现代软件开发框架都会提供至少一种国际化解决方案,开发人员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 i18n 库,比如 GNU gettext 等。其实现原理也很简单:开发者在编写软件时,使用某个 Native 语言书写代码内部的文本字符串,一般选择使用英语;然后将每个文本字符串都翻译成软件需要支持的其他语言;在软件运行时,每次输出文本字符串都会调用 i18n 模块的接口,模块会根据当前系统的 locale 环境将文本字符串转换成对应的语言版本,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本地化( localization / l10n )。
……
日常操作系统是 Windows ,通常使用 Vagrant 来搭建本地开发环境。在某次重装系统后,像往常一样用 vagrant up --provision 命令成功地创建了开发环境,接下来用 vagrant ssh 登录系统时,竟然提示要求输入密码:
[email protected]'s password:这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虽然可以用默认密码 vagrant 登录系统,但是总觉得不爽。一定要找到原因。
用 vagrant ssh --debug 命令输出调试信息:
DEBUG safe_exec: Converted - Command: `"C:\\Windows\\System32\\OpenSSH\\/ssh.EXE"` Args: `["[email protected]", "-p", "2222", "-o", "LogLevel=FATAL", "-o", "Compression=yes", "-o", "DSAAuthentication=yes", "-o", "IdentitiesOnly=yes",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o", "UserKnownHostsFile=/dev/null", "-o", "PubkeyAcceptedKeyTypes=+ssh-rsa", "-o", "HostKeyAlgorithms=+ssh-rsa", "-i", "D:/myproject/devenv/.vagrant/machines/myproject/virtualbox/private_key", "-o", "ForwardAgent=yes"]`
[email protected]'s password:发现 ssh 命令确实有使用 private_key 文件来进行验证身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了,转而要求输入密码。
……
Pynecone 是一个纯 python 的 Web App 开发框架。它的后端基于 Python 的 FastAPI 框架,前端基于 Node.js 的 Next.js 框架。但使用它不需要书写任何前端代码,可以完全用 Python 一把梭。听上去非常诱人,但实际如何呢?
一个简单 Pynecone 应用的代码如下:
pythonimport pynecone as pc
class State(pc.State):
text: str = 'Hello, World!'
def goodbye(self):
self.text = 'Goodbye, World!'
def index():
return pc.text(State.text, on_click=State.goodbye)
app = pc.App(state=State)
app.add_page(index, route='/')
app.compile()Pynecone 会为每个 Session 维护一个 State 上下文,这个状态数据是保存在服务器端的,只能通过修改 State 的 Props 来间接改变视图。其原理是, Pynecone 生成的前端代码会通过一个 WebSocket 连接和后端进行交互。当用户进行了某个前端操作后,前端会将该事件通过 WebSocket 连接发送给后端,后端将改变后的 State 返回给前端,最后前端更新视图。由于所有前端操作都需要和后端交互,在网络不佳的情况下,会导致前端操作响应很慢。
……
偶然在 Nuitka 的代码中发现一个未被触发的 BUG 。问题代码位于 OnefileBootstrap.c 的 cleanupChildProcess() 函数中。这段代码中第 654 行的 GenerateConsoleCtrlEvent() 总是返回 FALSE ,导致子进程无法收到 CTRL-C 信号。不过由于 Nuitka 的代码中只有 cleanupChildProcess(false) 调用,因此这个 BUG 正常情况下不会被触发。不幸的是,本人 fork 了 Nuitka 的项目 Nuitka-winsvc 正好触发了这个 BUG 。Nuitka-winsvc 为 Nuitka 增加了编译为 Windows 服务的选项。当停止服务时,需要向子进程发送 CTRL-C 信号来优雅结束子进程
原来 Nuitka 商业版通过插件已经实现了编译 Windows service 的功能,但开源版本不提供此功能。掏钱是不可能掏钱的。本人 fork 了 Nuitka 项目,加入了编译 Windows service 的功能,只要在编译时加入 --windows-service 参数就将 Python 程序能构建成 Windows service 了:
shellpip install nuitka-winsvc
nuitka --onefile --windows-service --windows-service-name=myservice main.py在前文《Nuitka 编译时注入自定义 C 代码》中介绍了在 Nuitka 编译时注入自定义代码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这种方法将 Python 程序编译成 Windows 服务。
……
Nuitka 是一款用 Python 实现的 Python 编译器,可以生成独立的可执行文件。其原理是生成 C 代码,然后使用 Scons 调用 C 编译器进行编译构建。据说使用 Nuitka 编译后的程序性能比 CPython 更好,和传统的打包工具 py2exe 与 PyInstaller 相比, Nuitka 的优势相当明显。
Nuitka 的使用也十分简单。比如要将下面的 main.py 文件进行打包:
python# main.py
print("Nuitka")首先安装 Nuitka 和建议安装的三方库:
shellpip install nuitka ordered-set zstandard另外,编译 C 代码还需要一个支持 C11 标准的 C 编译器。 Windows 系统上可以安装 Visual Studio 2022 或者 MinGW64 。然后就能用 nuitka 命令进行编译了:
……
Python 自 3.5 版本起,至当前 3.11 版本为止,变化相当大,引入了众多的新特性,了解这些变化对编写兼容性代码尤为重要。本文整理的一些版本的重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