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或有趣的事物

国名、地名、人名中的异读现象

国名

  • (欲)浑
  • jüān(捐)毒
    一说读 yüān。「身」字在汉代的上古读音,据李方桂的拟音,应读作/hrjin/,与hin-相近,显然是来自伊朗语系统。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身音捐」,这个音注是错误的,或许正源于司马贞的误解。「捐」在中古唐代念/juen/(其实,按照语音演变规律,这个字现代应该念yüān,不知何故念成了jüān),是零声母以母字,反而与in-相近。大概由于司马贞的时代印度国名已经通行称作indu,同处唐代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正是将它译作零声母的「印度」(「印度」这个现在通行的译名正是源于玄奘),司马贞不知道「身毒」是译自另一个语音系统,才强行用今音去注古书,导致了误会。
    因为这个误注,又造成现代辞书中「身毒」之「身」注音分歧,有的注yuān的,有的注juān的,皆误,正确的应该就读作shēn,这里破读是不必要的。1
  • qiū(秋)(慈)
  • yuè(越)zhī(支)
    关于「月氏」的读音,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历史课本一直写为「⺼氏」,并标注音为ròu zhī(肉支)。而据考证,月氏的「月」字旧写作「⺼」,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是误读。2
  • (播)
  • yuān(苑)
  • gōu(勾)(离)
  • (牙)马台

地名

地名异读形成的原因:古音保留、方言音变、语言接触、历代误读等等。

……

他没说过这句话

网上流传着许多耳熟能详却不知具体出处的名人名言,但是其中有一些完全是瞎掰的,还有一些属于张冠李戴。本文会不定期更新一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伪名人语录

    中国古代建筑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乃至东亚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事实上,古代西方的木结构建筑一直广泛应用于民居等建筑。由于使用砖石结构的宗教场所以及其他公共建筑一直是西方建筑的主流,因此木结构建筑在西方建筑上处于次等地位。而中国古代只有军事建筑(城墙、城门)、墓室、桥梁、佛塔等少数建筑采用砖石结构,木结构建筑是主流。

    ……

    「犬与华人不准入」与B站UP主的「财富密码」

    「犬与华人不准入」,或者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一则流传已久的都市传说。之所以被称作「都市传说」是因为所有人都在谈论它,却没有人能提供任何确凿的影像证据,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并不存在。而这则传闻能在后世流传甚广,则完全归功于某强大的宣传机器的作用:1960年公开的周作人日记中记载了「犬与华人不准入」这七个字;歌舞剧《东方红》被钦定加入这一元素;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记述了此事并入选语文教材。最终使得这一传闻成为几代人「正确的历史记忆」。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GB2312收入汉字和字频统计

      GB2312标准共收录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同时收录了682个字符。GB18030与GB2312、GBK兼容,共收录汉字70244个。思源宋体共收入 65535 个字形,并未完全覆盖 GB18030标准

      ……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调研

      区块链又称做『写入速度最慢的分布式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数据增长速度有限,以比特币为例,其网络大约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每个区块大小是1Mb,大约可以记录数千笔交易。如果网络交易频繁,会导致拥塞。也就是说,比特币网络不能保证交易数据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确认。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其账本属性就意味着数据只能追加,不能修改和删除,而账本的最小写入单位是区块。区块链网络运行的大致原理如下:

      ……

      苏宁易购代码泄漏事件的时间线

      事件导火索是9月25日,在 V2EX 上有人发了一个帖子:《github 上 fork 了一个项目,有人发 PR 让我删掉,我该怎么办?》 地址:https://v2ex.com/t/223610 (同时,有人在Ruby China上发了类似的帖子,但是我并没有看到,据说已经被删除了)

      该楼主说有人给他发Pull Request,要求他删除一份fork的代码。发起这个PR的 github 用户叫“ChuPeng”。 项目的原始地址是:https://github.com/gdby/NewEBuy (已被删除),代码上传时间应该是去年的12月份。 从这位名叫 gdby 的 github 用户的项目列表里可以发现,该用户并非原始代码的上传者,而是网上泄漏代码的收集者。

      ……